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9章 津津乐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3个月内销量暴涨32%,对于某些报纸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头条的事,但对于《纽约客》这样的老牌杂志来说却不于难如登天。



    违十年,《舌尖上的中国》将《纽约客》带回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盛世梦景这个盛世梦景虽无法与他们巅峰的五六十年代相比,但已经足够令所有《纽约客》的员工感到骄傲。

    连载以来杂志广告费的增长,就是社会和文化界对《纽约客》杂志的认可,也是这份专栏对杂志品牌力加持的具象化体现。



    按照《纽约客》商务部门的预估,《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将为杂志带来上千万美元的广告费增量。



    如果未来《舌尖上的中国》能够继续连载,影响力不断叠加,那么这个专栏品牌为《纽约客》带来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纽约客》给予《舌尖上的中国》和林朝阳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种回馈,现在编辑部所有人唯一的期盼就是明年林朝阳能够如约带来新的专栏内容,这同样也是所有读者的盼望。



    《舌尖上的中国》连载结束了,但影响力的余波仍在。

    《舌尖上的中国》连载后在美国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远超她的预料。



    她在打电话之前已经做好了要经历艰难谈判,甚至是被拒绝的准备。



    朱迪斯·琼斯怎么也没想到林朝阳竟然还记得他们那玩笑般的承诺,这让她内心充满感激。



    午饭过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朱迪斯·琼斯的飞机落地香江。



    一见面,她忍不住给了林朝阳一个热情的拥抱,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感谢,



    然后她才把身后的两位摄影师介绍给林朝阳。



    朱迪斯·琼斯这次来香江专门带了两位摄影师乔和丹尼,都是常年和他们出版社合作的。



    她以前做美食图书,里面少不了要放些美食图片,离不开摄影师的工作。



    《舌尖上的中国》的调性较之一般的美食图书高了不少,单纯拍美食还不行按照朱迪斯的策划,她需要林朝阳在这本书里为美国读者们推荐几道既符合美国口味,又简单易学的菜肴,就像他之前展示的拍黄瓜那样,作为给读者们的小惊喜。



    她甚至为这个栏目专门起了个名字一一林的选择。



    听朱迪斯·琼斯说完这个名字,林朝阳一脸嫌弃,「你还不如叫‘跟着林学家常菜’。」



    「这个名字也不错!」



    朱迪斯·琼斯没听出林朝阳的挖苦,主要是她以前给那些美食图书起的名字还不如这个。



    「朱迪斯,我始终不理解,你们出版的那种东西为什么会卖的那么好?」林朝阳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朱迪斯·琼斯笑着说道:「林,你得明白,不是人人都是像你这样的艺术家!那些美食图书帮助许多从来没下过厨的人,实现了饮食自由。」



    伸手不打笑脸人,朱迪斯·琼斯的恭维让林朝阳也不忍苛责。



    「那个栏目就算了,我又不是什么名厨,没什么给读者展示的。」林朝阳说朱迪斯·琼斯本来还很为自己的这个策划骄傲,没想到被林朝阳如此不留情的给否了,她倍感失落。



    「好吧,那我们明天就去内地。」



    乔和丹尼来的任务除了拍摄林朝阳的厨艺,还要循着《舌尖上的中国》文章中的足迹,将那些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食都拍上一遍。



    朱迪斯·琼斯策划美食图书的一贯特色就是图文并茂。



    这也是林朝阳对那些图书受欢迎感到不解的原因,明明就是教做菜的工具书,竟然可以卖出上百万份,他想来想去只能把这事归结为老美人均手残。



    但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好事,根据朱迪斯·琼斯浸淫这行二十多年,她认为《



    舌尖上的中国》绝对具有超级畅销书的潜质,百万册只是起步。



    毕竟它连载期间就已经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好评。



    「太急了吧?你们可以在香江玩两天,让我尽个地主之谊。」林朝阳说。



    「如果可以的话,我当然想享受一下旅程。不过我们得趁着专栏的热度还在,赶紧推出这本书。」



    见朱迪斯·琼斯心意已决,林朝阳便没有再劝,几人边说着边走出机场上了车。



    车子一路往半岛酒店开去,大高个丹尼看着后视镜说道:「那辆车好像一直在跟着我们。」



    林朝阳瞥了一眼后视镜,「没关系,不需要担心。」



    听他这么说,车上几人便没说什么。



    等车子到酒店楼下,朱迪斯·琼斯才注意到不仅是后车,她们前面也有辆车子一同停了下来,车上各自下来了几个气质精悍的男人。



    这些人看起来动作矫捷,眼神警惕,不时扫视着周边的情况,又不时放在林朝阳身上。



    朱迪斯·琼斯三人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在《纽约客》刊出最后一期,总编亲自撰文给予了专栏内容高度评价,代表了《纽约客》编辑部对这部作品的尊重。



    而《舌尖上的中国》给《纽约客》的,则要更多。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出版与电视行业出品的美食文章、节目浩如烟海,《舌尖上的中国》却独此一家,它是货真价实的杰作。



    不仅撩拨着读者们的味蕾,更为所有人开启了一扇通往异域文化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深邃大门,永远的改变了我们对食物及其在人类生活结构中所处地位的认知。


    专栏连载3个月,《纽约客》从6月份的平均销量96.3万份,到7月份单期销量破百万份,到8月份周均销量来到115.6万份,再到专栏最后一篇文章《三餐》连载,销量巅峰的127.8万份——


    放眼美国期刊行业,没有哪家杂志能在行业普遍走下坡路的时候卖出如此逆天的销量增幅。


    如果说销量的增长代表的是读者对专栏内容的认可,那么《舌尖上的中国》

    在期刊行业一潭死水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国》的横空出世,让《纽约客》



    在美国文化界久违的发出了一声怒吼,为整个文化界所瞩目,为成百上千万的读者所瞩目。

    文章这样写道:



    将个人轶事、历史故事以及文化见解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引领人们走入美食的世界,领略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风采。

    第559章 津津乐道 (第1/3页)


    《一场美食的奇幻之旅》的执笔者是罗伯特·戈特利布,他在文章中盛赞了林朝阳和《舌尖上的中国》。

    连载还未过半时,兰登书屋的芦安·瓦尔特就曾联系过林朝阳,想将专栏文章的出版权拿到手里,可林朝阳并未同意。



    之后又陆续有多家美国出版社的邀约纷至沓来,联系林朝阳希望可以跟他合作,都被林朝阳一一拒绝。



    早先在罗伯特·戈特利布家聚会时,他答应朱迪斯·琼斯的话虽然有些玩笑性质,但林朝阳却未想过食言。


    因而当朱迪斯·琼斯打来电话,有些志忑的询问他是否可以将《舌尖上的中国》交给她所在的克瑙夫出版社时,林朝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听到林朝阳干脆的决定,朱迪斯·琼斯大喜过望。

阅读文豪1978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la)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