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谋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潘隐亦步亦趋在刘辩身后,道:“是,田中丞已经上书,但尚书台的意思,想要等到明年,找个理由将吴景诏回洛阳,当面对峙,尽可能的妥善处置。”



    吴景不止是前任工曹尚书,现任并州牧,更是孙策的舅父,一旦动他,孙策的态度很可能发生变化。

    “查吧。”



    不过片刻,刘辩微笑着恢复了脚步,道:“告诉田丰,让他放开手脚去查,不论是谁,依国法办。”



    “遵旨。”潘隐道。


    潘隐不是十二常侍,可他对朝局的洞察,外面的朝臣都比之不过。



    一旦吴景落罪,或许会逼迫孙策公开谋反,更加紧密的与刘表、袁绍之流苟合,对江南的局势有着莫测的影响。

    “孙权,好像十六了吧?”刘辩道。



    潘隐道:“越过年,正十六岁。”



    刘辩微微点头,再看着女儿那兴奋通红的小脸,不由笑道:“伯符也是一个人才,明年让他参加科举吧。”



    “是。”潘隐屏住呼吸,小碎步跟着刘辩离开。



    离开最后一点,他余光还是瞥向了不远处的长公主以及孙权。



    刚刚决定对吴景动手,现在孙权又与长公主走的极近,但陛下反而夸奖孙权是人才,还要他参加明年科举!



    潘隐不敢多想,紧跟着刘辩。



    宫外的尚书台,荀彧等人比以往更加忙碌。



    除了年底的事情太多,还有就是宫里做了甩手掌柜,将所有事情的决策交给了尚书台。



    天色渐晚,尚书台依旧灯火通明,不止是尚书台的官吏来来去去,还有宫外的官吏进进出出。



    这段时间,宫门几乎没有关过,外廷自由出入。



    荀攸突然冲出了值房,拿着一道公文,脸色阴沉来到了荀彧值房,怒声道:“丞相,你看看吧。”



    荀彧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意外,打开公文看去。



    不等荀彧看完,荀攸就坐在他边上,怒气填胸,恨声道:“王景兴真是好大的魄力,这是要将我颍川人一网打尽了!”



    荀彧看完了,脸色有些沉凝。



    这份公文是王朗上来的,内容是要将北方七州的郡县主官进行大规模轮调,其公文里声称这样是为了加速整顿吏治,理清地方弊政。



    荀攸见荀彧不说话,铁青着脸道:“我看驳回吧,他太过明目张胆了,这么大的事,事先不禀报,反而直接尚书,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决不能纵容!”



    荀彧点头,道:“驳回吧。”



    荀攸一怔,本来还准备好一肚子话,准备好好说服荀彧,不曾想,荀彧简单利落的答应了。



    在他的注视下,荀彧拿起笔,在这道公文上,工工整整的写上了‘驳回’二字。



    荀攸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辩眉头一挑,道:“这么快?”



    ‘河道’的源头在工曹,而当时的工曹尚书是吴景,现任的并州牧。


    刘辩有些感叹的说了一句,道:“回吧。”



    潘隐一挥手,四周的黄门、宫女动了起来,他跟在刘辩身旁,道:“陛下,御史中丞,请旨调查工曹。”


    田丰心心念念想要彻查河道一事,已经憋了大半年了。


    刘辩踱着步子,心里沉吟不断。


    但孙策本身实力并不全,只有吴郡一地。

    孙策不是大汉忠臣,这一点毫无疑问。



    刘辩留他在吴郡,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拖住袁绍,为他的‘新政’争取时间。

    他想做,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是一次性的,往往好日长久,需要有稳定的税赋作为来源。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诚不欺我。”

    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谋算 (第2/3页)


或者说,足够的国力。

    刘辩出了芳林苑,路过了永安宫,余光一瞥,便看到一个少年,在认真悉心的教一个少年剑术。



    少女七八岁模样,娇笑不止,少年却十分认真,一板一眼,如同一个严苛的老先生。



    刘辩站在门口,眯着眼看着,好一阵子,道:“这样的情况有多久了?”


    潘隐低着头,道:“回陛下,是太后娘娘允准的,有几日了。”



    刘辩静静看着孙权与刘旌,心里慢慢转悠。

阅读汉家功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la)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