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可怎么办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辩自然不会这种时候出现在长乐宫。



    “朕要在哪里,得多扫兴?”

    这位太常卿与前两任都不太一样,蔡邕热衷于表现,只做能让他出名的事。而边让则倾向于‘自己治学’,太常寺的事务,全数交给了下属。



    而这位孔融,同为当世大儒,显得有些‘圆滑’。



    刘辩早就看透了这些朝臣,哪里会被表象所迷惑,手里看着的是孔融上呈的,今年‘秋闱’的计划。


    孔融做的是面面俱到,不止是太学、鸿都门学,还给各地世家以及私学发了信,半劝半征召,要求他们的年轻学子,入洛阳参加‘秋闱’,为朝廷进才。



    刘辩仔细看完,微微点头。

    因为他想起来了,今年,是历史上的建安的前一年。



    历史上的今天,曹操已经将刘协带到了许昌,洛阳成了‘旧都’。



    ‘改元吗?’



    刘辩沉吟着,心里计较着得失。



    改元确实有诸多好处,有着万象更新的启示,是对旧时的告别,新时代的开启。



    “改吧。”



    刘辩思索再三,点头道:“太常寺选几个,报尚书台后上呈。”



    “臣遵旨。”孔融大喜的道。



    孔融接任以来,进宫的机会是屈指可数。作为九卿之首,太常卿的地位每况日下,令孔融颇为忧心,担心步前两任的后尘。



    刘辩处理完这几件事,笑着坐起来,道:“孔卿家,朱卿家告病,朝廷拟司马防为青州牧,怎么看?”



    孔融一怔,仔细想了想,道:“臣遵旨意。”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口,道:“那就这么定下吧。卿家自北海来,对青州局势有什么想法?”



    孔融面色陡然严肃起来,抬起手,沉声道:“陛下,青州……情势复杂,天天剿匪,日日剿匪,没完没了,百姓苦不堪言,长此以往,臣恐还有大祸!”



    刘辩抱着茶杯,心里计较不断。



    北方各州,最不稳定的,就是青州。



    只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



    曹操逼降了近百万黄巾军,而后强行屯田,暂且安置。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人将再次蜂拥而起,席卷青州。



    一旦青州陷落,临近的徐、兖、冀、幽都将难以幸免,一夜之间又会回去,甚至比以往更严重。



    唯一的办法,就是朝廷赈抚,帮助他们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这是朝廷的责任以及义务。



    偏偏大汉朝廷穷困潦倒,自身都养不活,难以抽出钱粮来赈抚,只能依靠青州官府,或者说世家勉强维持。



    这同样不是长久之计!



    “朕知道了。”



    好半晌,刘辩只能用这种干巴巴的话来回答孔融。



    孔融见着刘辩僵凝的表情,欲言又止。



    他知道青州的情势,也了解朝廷的艰困。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至少眼前是。



    “还有其他事情吗?”刘辩再次拿起茶杯,喝之前问道。



    孔融收敛情绪,故作迟疑的道:“陛下,丞相致仕已经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大家子,说说笑笑,完全没有往日的紧绷情绪,十分欢快。



    没用多久,就是男人一起,女人一堆,看着歌舞,听着丝竹,交头接耳,推杯换盏,好不快乐。


    被赶出洛阳五年之久的舞阳君何氏以及他儿子,前车骑将军何苗等和家人得到允准,回到洛阳,出现在何太后为舞阳君庆祝生日的偏殿内。



    不止是他们,蔡文姬带着刘绍以及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唐姬带着刘愈、刘旌以及她父亲唐瑁等,同样在这里。


    唯独少了刘辩。


    崇德殿后殿内,刘辩一边翻阅着奏本,一边笑着与身前的孔融说道。


    刘辩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

    孔融高高大大又肥肥胖胖,十分富态,但浑身上下又带着书卷气,反差感十分强。



    听着刘辩的话,孔融笑呵呵的道:“臣相信,太后娘娘以及舞阳君,都希望陛下能亲临的。”

    长乐宫。



    这一天很热闹,原因是何太后的母亲,也就是刘辩的外婆,舞阳君的寿辰。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可怎么办啊? (第1/3页)


    永汉五年,四月底。

    孔融总算是做事情了,而且比他预想的要好不少。



    他随后拿起下一本,只是一看他就皱眉。



    孔融见状,连忙道:“陛下,自古以来,大兴之世,无不改元,以应天时。而今我大汉中兴在望,当改元,以应天命。”


    刘辩又看了他一眼,手里这道奏本,基本上都是空话、大话,满满的引经据典的大道理。



    但刘辩没有说话。

阅读汉家功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la)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