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7章 军制革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平时则兵归于镇,官归于府。”



    官兵分离这是原则,如果让将领和士兵长时间呆在一起,将领就可以通过示恩笼络或者恐吓威逼等手段,使底层士兵与其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要是这样,距离军阀割据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遥,这点,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血淋淋的教训。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说道:“在没有作战任务之时,士兵需回到镇台等待征召,军官则需回到内务府等待选用,有作战任务之时,参谋科再根据实际需要从一镇或者数镇挑选足够数量之士兵,再从内务府选用相应之军官,合编成军然后出征。”



    “还有,军官之选用也不可再像现在这般随意,而是需要一定之规。”



    “今后可以引入军衔制度,军衔可划分为士官、尉官、校官、将官以及元帅。”


    “除元帅不分级,其余四阶军衔皆划分为上中下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及上将,共五阶十三级。”



    “规遇就是,南京国子生毕业即为下士,非士官不得任班长,非尉官不得任排长以及连长,非校官不得任营以及团长,非将官不得任旅长以及师长,非元帅不得任司令。”

    “师以上设集团军,1个集团军下辖若干师,定员2万到10万不等,具体规模视战役需求而定。”



    “军事主官不常设。”


    “按火炮种类分为山地混成旅及野战混成旅。”



    “镇改为师,1个师下辖3个混成旅加医疗队等师部直属队,定员约2万人。”


    “只有战时才会官兵合一出征。”


    作为穿越者,崇祯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所以必须官兵分离。


    只要军队的纪律有保证,就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战斗力也不会差。

    至于说官兵分离有可能导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确实有可能削弱军队战斗力,但是对当下的大明来说,这个其实并非什么问题。



    因为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战场逻辑已经截然不同。

    “旅仍为旅,1个混成旅下辖2个步兵团、1个辎重团加1个炮兵团,定员为6000人,装备有4520支步枪、2275支短铳、72门2.5寸虎蹲炮、27门2.5寸山地炮或者4寸野战炮外加若干头骡马或者若干辆的马车。”



    “混成旅为最小独立战役单位。”

    第687章 军制革新 (第2/3页)


0人,装备27门山炮或野炮。”

    “最后,可根据士子营诸统兵士子及第一期国子生在灭奴大战中之军功,逐一评定相应之军衔级别,以备今后之选用,其中士子营之诸士子以校官为主,将官比例不超过一成,南京国子监之一期国子生则以士官为主,尉官比例最高不超过三成。”



    江天一逐一记录好,最后又问道:“臣有一事不明,请圣上示下。”



    迎上崇祯征询的眼神,江天一接着问道:“如果兵归于镇,官归于府,则如何保证各镇士兵之训练?还有各镇之武器装备如何保养?”


    相比刀矛弓等冷兵器,火器的保养更频繁也更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la)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