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关灯
护眼
字体:

进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京 (第2/3页)


大幅缩减商税的征收范围,使得许多商品都不再需要征收商业税。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朱元璋多么重视工商业,鼓励工商业发展,而是因为朱元璋本身并不在乎工商业发展。由于朱元璋幼年经历,他更加重视农业并认为农业才是天下利民之本,因此忽视商业作用。实际上,即使是洪武十年,“天下税课司征商不如额者178处”也就是说有178个地方商业税没有收齐,从我们正常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要严厉查办,命令其缴清税款。但是朱元璋则是派遣官员前往核查,重新定额。而在洪武20年的时候,商税再次没有收齐,朱元璋也是不以为意。

    事实上朱元璋本人就认为,明王朝的税收主要来源应当是农税而非商税。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方面,朱元璋认为商人往往走南闯北,有时居无定所难以监管,更难以征收税款,也就是说征收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朱元璋认为做生意有时会亏,有时会赚,很难把握,而农税则更为稳定;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朱元璋认为金银不能吃喝,而粮食则是人必须的,因此国家如果掌握了粮食,国家就可以安定,而如果国家只掌握金银,那国家就会危险。因此从经济上,朱元璋时期的行政本质上是重农的,但是就其行为表现来说,则更有利于商业的蓬勃发展。



    明朝人形象


    明朝本身的政治架构更多的延续了元朝,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是中国皇帝君主专制从制度层面的完成,(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只能是这个制度的一个补充)朱元璋在中央政权架构上完全遵循一个原则——无条件地加强皇权。在明初建立的中书省:左右丞相均是正一品大员,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这些人都是位于官僚系统顶点的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明朝中央政权行政核心,同时也无人可以节制他们的权利。而这个核心是一个部门——中书省,这样就导致了谁能掌握中书省,谁就可以让行政与皇权相分离。为此朱元璋在《高皇帝宝训》中对中书省的各项权利作了重新规定:天象、议律、赈济孤老、召用官员、赏赐军队、减免赋税等,也就是军、政、文、财、外交、刑律、人事这些方面做了重新规定,全面控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同时朱元璋重新规定了中书省与地方的关系,在元朝行省直接向中书省负责,而明朝朱元璋则取消了行省的行政区划,以布政使司取而代之,而布政使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同时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需经中书省管理,这样就从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的行政上都直接架空了中书省。自隋唐时期完成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体建设后,朱元璋彻底的将三省权利完全归于自己一人,使得六部成为了完全实行皇帝意志的工具,而皇帝的旨意无人能够质疑或挑战。

    我们都知道皇权加强是自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以来的一个主体的历史趋势,以中央钳制地方这一步骤已经在宋朝得到了完成,明朝只是加以延续。明朝则完成了君主专制的绝对增强,使得臣子无法再与皇权直接相抗衡,使得明朝虽出权臣,但其仍然是以皇权为背板,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或者是信任,那么他的权势就会立刻土崩瓦解。



    朱元璋也敏锐地认识到他本人的统治是不能永恒的,他的帝国必然是要传给子孙后代的,但是他又担心子孙后代没有能力捍卫这个庞大的帝国,因此他试图通过制定法律来保证自己的各项政策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沿袭,并且他固执的相信自己的这些政策,如果子孙后代能够保证实施,不至于受到奸臣的歪曲就能够保证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因此他十分热衷于制定《大明律》,并且冠以“祖制”之名,严禁子孙与臣僚加以改易。


    明朝太监

    朱元璋本人在已经将全帝国的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的行政都已经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以后,便开始对帝国的军事制度与监察制度加以改革。从监察制度方面来说,在朱元璋统治时期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构以及人员大量增加,使皇权得以绝对化发展,但是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臣僚自主性的进一步衰退,使得臣下惶惶不可终日。



    军事制度的革故鼎新


    而在军事制度方面,朱元璋沿袭了元朝的落后制度并且加以巩固。

    在元朝时期,所有人被按照职业划分户种,一旦你被划分了户种就永远无法改变,其中元朝将专门为国家从事军事服务的军人划分为了军户,这一制度为朱元璋所延续。而军户身份的认定也显得十分简单粗暴,无论是以什么形式为朱元璋提供军事服务的军人在明朝建立以后的户口统计中,一律被划分为军户,并且家中只要有一人服役,无论是正在服役或者是已经退役甚至是战死,全家都被认定为军户。明朝制度规定军户之中的壮丁为正军,也就是明朝实际意义上的军人,家中剩余的人则被是为预备役。由于军户规模之大导致了朱元璋可以说出自己不费钱粮而养百万兵这样的话。



    在选官制度上面,朱元璋虽然恢复了科举制度,也就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但是科举的范围却明显的缩小了,在唐朝最热门的两个科目是明经和进士,第一个是考验人的记忆力,也就是将一段古人文字挖去数个空,让人来填,谁填对的多,谁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进士则是考人诗词歌赋。到了宋朝,进士就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临机应变能力,经常会将一些地区实际发生的案件出成题目让学生分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当然最热门的两个科目就意味着除了这两个科目以外,还有其他的科目,其他的科目有包含算数和自然科学的,可以说是国家综合考察并征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时期的考试都是十分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人尽其才,即便是文史类不好的也可以通过理工类进入中央政府。


    朱元璋剧照

    但是等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就已经变得十分僵化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变得单一,我们需要注意八股文并不是明朝的时候才出现的,而是在南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家有美妻好种田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la)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